100%好用的赚钱方法论(勿外传)

前两天参加生财的龙珠见面会,听了很多创业项目,也看了很多“失败”的案例,感受颇深,结合我们最近的人员招募沟通情况,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于是爬上来跟大家分享几点。

 

关于“赚钱”的项目,这几天已经听了不下上百个了,各行各业,甚至还听了很多闻所未闻的项目和方法,我不禁感叹,“信息差果然是第一生产力啊”。

 

为什么说是信息差的功劳?

 

因为很多圈友发财的项目,都是短平快的,比如找到了平台的一个流量BUG,快速撸一波,吃一波红利。

 

可能一波就是一两百万,甚至更多,平台修复后,又继续找下一波红利。

 

当然,我们说的这个BUG,不是平台漏洞,而是,某一种玩法还未被发现,竞争对手足够少,然后你切进去,抓到了平台的流量红利。当你开始赚钱后,是一定会被人发现,然后大把的聪明人涌入,打价格战,拼帐号数量,从而导致毛利降低,平台管制严格….

 

举个比较常见的项目,比如养生茶。

 

嗅觉敏锐的人在抖音上撸了几百万上千万,引发更多的聪明人入局,然后打价格战,然后平台对这种内容和产品的打压,最后大家都没得玩了。

 

再然后,这帮人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在视频号上发现了机会,把曾经在抖音做的那套方法,再玩一遍,赚到钱后,当然不可避免地被同行发现,……如此循环。

 

这类的生意人,更像是技术黑客,他们游走于各大平台之间,他们嗅觉敏锐,选品的眼光毒辣,执行力超强,一旦被他们发现了机会,就像海洋中的鲨鱼嗅到了血腥味,他们会一拥而上,龇牙咧嘴,短期内就可以赚到盆满钵满。

 

普通的创业者,或者是一些想开启斜杠人生的新人,他们对上述人群的崇拜和痴迷,是狂热的,就像很多小朋友都痴迷黑客一样,不仅帅,而且还可以在瞬间的漏洞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最最直接的,还可以带来一笔不菲的收益。

 

但我从来都不主张这类生意模型,自己也不会去从事这类的生意,原因很简单,一夜情里找不到爱情。

 

有个圈友分享,说前不久找到了一个短视频机会,团队二十号人,短短两个月搞了一百多万的利润,后来这个玩法被平台修复了,现在团队在寻找新的机会。

 

我听完这个项目的分享,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赚钱机会是可以持续的?”

 

20人在短短2个月搞到一百万的净利润,这个非常厉害,但是,下个季度又能做什么样的项目,同样搞到这么多的利润呢?下半年的项目,又在哪里呢?

 

假设,我说的是假设。假设20个人一年搞两个这样的项目,一年就是200万的利润,平均每个人的产值是10万左右。这,跟上班没有太多区别吧?

 

那如果,运气比较不好,上半年搞到这一百万利润后,后面的半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呢?这个时候,平均下来人均的产值就只有5万了,团队运营成本不知道够不够。

 

当然了,可能有些同学看到这里会抬杠。“人家除了找这种暴力的短期机会外,还有其他项目在同步推进,有利润产出”。

 

这个我不否认,有一些公司,或者团队,就是在用类似的打法在做,包括很多大型的创业公司,比如 拼夕夕,公司的游戏业务是现金奶牛,同时上线了上百个新项目去赛马,最后跑出了拼夕夕的原型。

 

那其他被PASS的项目呢?

 

你要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一个千亿的项目就足够了,是的,没错,但那是老板和那个项目团队的,其他被PASS的人又能分多少羹呢?

 

所以,这是典型的“老板思维”,而不是创业思维,也不是打工思维。

 

我们普通人创业,找项目,一定要做能够长期发展的,而不是饱一顿,饿几顿的这种,不稳定性,是创业的天敌。

 

当然,如果你做为创业者,你已经有现金奶牛项目了,这么做,就当我没说。

 

……………………………………………….

 

再说说我理解的健康项目的逻辑。

 

因为最近一直在招人嘛,所以跟不少人有一些交流和探讨。

 

比如说财税行业,注册商标,注册公司,代理记账,专利申请,高新企业申报等。

 

我问好几个财税行业业务线的小伙伴,

 

我问,你们去年的业绩怎么样?

 

答,还不错,今年团队扩张规模了。

 

我又问,老客户当年的复购率怎么样?

 

答,这个行业你懂的,复购率低,二次的购买周期长。

 

我再问,团队规模扩大后,公司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是不是对现金流(新进业务)的需求越来越渴望,依赖性越来越高?

 

笑着答,这不废话嘛,新业务进不来,工资和房租可一分都不会少花。

 

我问,今年的客户开发难度和去年比怎么样?

 

答,一年比一年难。

 

这就是典型的“流量成本高”、“客户复购率低”“经营成本高”的三高行业。

 

特别是“复购率”环节,如果用户群体在当年或者次年的复购收入不足以支撑公司的经营成本,那么,公司的日常运营就会非常吃力,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新客户的拓展上。

 

很显然,流量只会越来越贵,昨天的流量就是最便宜的。

 

很多在销售行业的小伙伴,咋一看收入还不错,但是一旦离开了公司,离开了行业,几乎就是个新人,因为手里的客户几乎不能够支撑他新的业务。即使在同业跳槽,带去的资源也没有太多的作用,毕竟,即使两三年后的复购消费,也没什么用,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

 

这就是为什么上述这些公司,岗位,人员流动性相对较高的核心原因。

 

我们都说,创业要选具备长期收益的行业,择业,要选具备沉淀性的行业。目的,就是避免不稳定性。

 

………………………………………

 

那具体有哪些行业的坑可以及时避开呢?

 

比如房产销售,广告销售,机械设备销售,消费低频率,复购长周期的服务销售(包括商标专利高新等等),不管是2B还是2C的业务,都一样。

 

这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点,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只要你的客户二次消费的概率很低,消费周期很长的,这种都可以无脑避开,至少能避开80%的雷。

 

可能又有同学要说了,康哥你自己第一桶金就是房产,咋还劝我们不要去干呢,饱汉不知饿汉饥吗?

 

当然不是,我是发自肺腑地给你们善意提醒。

 

任何行业的销售,都是2-3-5原则的。

 

20%赚到了很多的钱,30%的人不死不活,有收入,但不高,跟外面其他岗位比又不低,就跟鸡肋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50%的人,在淘汰和新加入中,不断循环。

 

如果你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对自己个人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意志力都非常有信心,OK,那你非常适合做销售,努力成为那20%(其实从平均值来计算,是远远不到20%的)的人。

 

选对行业,选对项目,然后玩命干销售,确实有机会人生逆袭。

 

要是半吊子,自己觉得自己牛叉,但能力和欲望又匹配不上,那就会很痛苦,如果再混到了第二个20%圈层,那就是痛苦加倍。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康哥五六年前房产从业时候认识的一些同行小伙伴,现在很多人依然挣扎在这个行业里,跳出来吧,好像除了卖房子也没啥技能了,年纪也摆着这里了,不跳出来吧,晋升空间基本为零,收入也就高不成低不就…

 

………………………………………….

 

有哪些行业适合普通人沉淀呢?

 

还是回归主题,要选“用户有高频复购,消费周期相对短”的赛道。

 

比如市场普及率越来越高的医美,轻医美,非常适合;

 

比如提升精神追求的,比如古玩,紫砂壶,就是很好的赛道;

 

比如金融借贷抵押行业,这个复购率超乎你的想像!

 

比如消费类的,膳食保健,滋补养生,情趣和计生用品等,完美符合。

 

同学们记住一句话,“能陪伴用户很长时间,并且能持续消费的就是好赛道”。

 

很多同学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时候,只光顾着看薪资待遇,往往会忽略这个行业和岗位背后的逻辑,最后拼了多年,积蓄没多少,资源没沉淀,年纪倒是越来越大了,换行业没资源没经验,进退两难。

 

……………………………………………………

 

聊聊关于私域流量。

 

其实我看了很多项目,包括很多公司在做私域流量这块,我发现很多人对于私域流量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私域流量的本质,是在于不断低成本触达用户,从而产生可持续可预见的购买行为。

 

我举个例子,代步车的前端销售环节,做私域流量有没有必要?

 

基本上没必要,因为复购率(含转介绍)太低太低了,至于售后服务,倒是有一些运营机会。

 

比如做雨伞,做餐具,做家具的,有必要做私域流量吗?

 

有必要,因为同行都在做,你不做就是等死,

 

但,行业的属性就在这里,即使做,也是非常艰难的行为。

 

那生活用品,快消品等相关产品,就没有私域流量的价值了吗?

 

也不是,如果是平台来运营,这个价值依然非常巨大。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做电饭煲、洗衣机,冰箱彩电等厂家,做私域流量价值不大,最多就是迫不得已而做。

 

但是如果平台自己介入来做私域流量管理,那么,平台是具备给所有私域流量做精细化运营的条件的,每一个用户做行为和喜好分析,打标签。

 

比如,我家冰箱已经用了多久了,洗衣机使用多久了,彩电是不是要更换了…所有数据全掌握,然后定时给我推送对应的销售和服务,比如推荐新产品的更换,家电清洗服务等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康哥有才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创业项目

人生要建立系统,而不是设定目标

2022-7-18 1:32:19

创业项目

公众号运营方法:2个月公众号涨粉6000

2022-7-21 22:13:15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