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烧屯》第一折中写道:“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提到修行,很多人都会认为修行即是修身养性。在这个问题上,很容易形成两种不同意见,其一认为修身养性有助于修养良好品德;其一则认为,只求自身的修身养性,是否会失去一些社会公德心?这就需要明辨“修身养性”的具体含义。
何为“修身养性”?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二者达到完美境界的一种形式或手段,其包括形式和内涵两层含义。若只附庸了形式,但却没有生活责任感,这便是个体对于整体的脱离,是在大环境之下的一种关闭自己、洁身自好的表现,这和道教的“尊道贵德”是背道而驰的,是不能等同而语的。
如果一个人放弃部分公德而去追求自我完善,这样的“修身养性”便是不值得提倡的。“修身养性”真正的内涵,在于使人沉声静气、陶冶情操,具体表现为能够平衡心态、事事想通,顺其自然规律,积极适应环境,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心情,不生不切实际的妄念和目的。当心情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下,生理功能自然平和有序,于是也就实现了养生保健的作用。
修身养性还可分开来解: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只有那些懂得修身养性内涵的人,才能真正保养出一副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