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喜事的习俗多,丧事的风俗也不少,就拿丧事来说吧!丧事的主要过程有报丧、磕孝头、入殓、送行、出殡等等。丧葬习俗的头七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民族文化里看看吧。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
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
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
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着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与“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该在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头这天家人要做的事情
在头七这些,死者的家人需要为死者的魂魄提前准备一顿饭,然后便要设法回避,不能影响死者“吃饭”,回避可以选择睡觉,或者是躲进被窝假装睡觉。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怕死者的魂魄看了自己的亲人以后,会留有念想,这样是不利于死者的转世的。同时,在头七这天,死者的家人还要在子时的时候,给死者烧类似于“梯子”的冥物,才能让死者的魂魄升天。
头七的禁忌
第一个禁忌:因为头七是在死者死去之后,第一次回家探望家人,这个时候死者的在人间记忆还没有完全的消逝,用民间的话就是说,死者还不是真正的鬼。所以在这一天的时候,死者回家缅怀,作为他的亲人,千万不能因为家里的一些小事,而发生口角,这样会让死者觉得人生还有遗憾,而不肯去投胎。
第二个禁忌:在回魂夜这天,会有鬼差跟死者一起回家,被人熟知的鬼差就是牛头马面了。他们会在子时的时候,从窗户或者是烟囱进入到死者的家里,在亥时的时候,再离去。为了让死者能够被鬼差善待,因此在回魂夜这天,死者的家人需要犒劳鬼才,准备很多的贡品,无论是荤菜还是素菜都需要准备,越多越好。但是在这些贡品里,千千万万不能有牛肉、马肉亦或是狗肉。
第三个禁忌:在回魂夜这天,除了要准备贡品之外,还需要在家门口,准备清水和五谷粮,量大概在一碗左右。为什么要准备这两种物品呢?主要是因为清水能够把不干净的东西洗去,让死者能够宽心离开。五谷粮能够防止煞气,保佑死者的安全。准备的这两个物品都需要使用。在回魂夜的第二天早上使用,清水需要晒在门口;五谷粮则需要被丢入到有流动的水里。在回魂夜准备的贡品,不能再食用,而是应该和纸钱在十字路口里烧掉。
第四个禁忌:在头七这天,家人不能去坟地给死者祭拜,主要是因为在这一天里,正是煞神找替身的时候,如果这一天贸然去祭拜死者的话,死者会被抓去当替死鬼。
第五个禁忌:在头七这天,如果家里有长着四眼或者属于月子的人,都要避开,是因为
这样的人跟死者和鬼差相冲。还有就是,如果家里人在梦里有梦到死者给自己托梦的话,千万不要害怕,而是要帮死者把交代的事情完成,好让死者安心地上路。、
总结:通过上面的文章,读者们对头七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啊。很多人对于回魂这件事一直存在着疑惑,不知道回魂是否存在,有些人觉得这种事没有科学的证明,是不存在的,而有些这人又觉得这种事真的存在。但是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